作曲系
  
作曲系
     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作曲系 > 新闻快讯

回顾|后调性音高组织理论体系前沿讲堂 第十讲《新音阶—后调性作曲的一种音高组织模式》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24/6/16 11:16:16   


2024年6月7日下午14:30,华人策略中心论坛作曲系和研究生处共同主办的“后调性音高组织理论体系前沿讲堂”的第十讲《新音阶—后调性作曲的一种音高组织模式》由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郑艳教授在腾讯会议举行,讲座由华人策略中心论坛作曲系高畅教授主持。

本次学术讲座郑艳教授通过各种范式以及图例为大家深入浅出的介绍了新音阶的概念以及基本原理,如全音阶、八声音阶、六声音阶等,再结合实际的谱例分析来讲解新音阶在作曲家手中是如何被运用以及进行发展的。对于新音阶这一概念,郑艳老师讲到,音阶是基于一定逻辑关系并按照上行或下行顺序排列的一系列音高,是音乐作品中音高组织的基本依据。而在后调性音乐中,一些新型的音阶被作曲家开拓与实践,这些由现当代作曲家独创的音阶模式常常基于一定的比例关系,一般被称为“人工音阶”或“人工调式”,也就是本次讲座将要论及的“新音阶”(New Scale)。“新音阶”是作曲家个性化创意的总称,严格来讲并无一定之规,其内在音高体系具有多种逻辑组合的可能性。在实际的创作实践中,大部分新音阶具有一定的共性,主要概括为以下三点:一、建立在十二平均律音高体系之内;二、基于八度均分原理;三、遵循音程循环的规律。

关于“全音阶”的基本原理以及运用,郑艳老师阶通过法国作曲家克劳德•德彪西(Claude Debussy)的作品钢琴前奏曲《帆》;舒伯特1824年创作的《bE大调弥撒》(D.950)中的《圣哉经》以及舒伯特于1828年创作的《八重奏》(Op.166,D.803)末乐章等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分析,指出全音音阶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调性音乐的音高组织逻辑,体现了片段化的“后调性”特征。这里,郑艳老师特别强调,全音阶作为一种音程关系较为单一的音阶形式,诸多作曲家还是会审慎地对其运用。

除开全音阶的运用,郑艳老师还谈到了全音阶的的变形:一种“近似均分”的六声音高结构。全音阶的音高结构来自对一个八度的六等分,如果升高或降低全音音阶中的一个音,则会改变原有基于数字“2”的音程循环,并出现半音关系,此时构成“近似均分”的六声音高结构。这种变形在作品中也是较为常见的,如在斯克里亚宾在第五交响曲《普罗米修斯•火之诗》、贝尔格的歌剧《沃采克》等。简而言之,全音音阶是真正意义上的后调性音乐语境中的新音阶:一方面它对八度音高空间做了数理性质的均等划分,形成了高度对称和平均的音高结构;另一方面其音响色彩与调性音乐语言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全音音阶的构成较为直观,在音乐作品中具有显著的“可识别”特征,音响效果也较为纯粹、单一,因此,在后调性音乐中直接运用全音音阶的做法并不多见。

与单一的全音阶相比,较为复杂的八声音阶(octatonic scale)的运用也不再完全将减七和弦作为音高的基础框架。而是运用了八声音阶所蕴含的协和三和弦(即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属七和弦、多利亚四音列等特征。这里,郑艳老师主要以巴托克的双小提琴作品《丰收之歌》为例。谈到作曲家将两把小提琴置于两个不同的调性之上,并运用两个多利亚四音列A-B-C-D和#D-#E-#F-#G构成一个完整的八声音阶,进而形成一部以八声音阶为基本音高素材的双调性音乐作品。

休息片刻后,下半场讲座主要讲解六声音阶(hexatonic scale)的基本概念以及来源,认为六声音阶的音高体系是作曲家们拓展调性的重要手法。如勃拉姆斯的《小提琴与大提琴双协奏曲》第一乐章的第270-279小节,该片段的和声序进与六声循环(P-L循环)的路径完全一致,拓展了调性;又如李斯特在其标题交响曲《浮士德》中以增三和弦为核心,做连续的半音下行,也是为了拓展调性。需要指出的是,增三和弦是该片段的核心音高素材,但不难发现,两个增三和弦构成的六声音阶音高体系成为作曲家力图突破调性边界的作曲技法之一,并成为20世纪以来作曲家实践新音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后调性音乐创作中,三和弦不再作为以六声音阶构成的音乐作品的核心要素,这对削弱作品的调性特征具有积极的效果。

最后,郑艳老师还阐述来自中国的“变调式”,讲述其原理与发展脉络。“变调式”由周文中先生创立,借鉴中国的八卦图的变易模式,又吸取了十二音、分割技术等观念与手法,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六个音构成的变调式。二、九个音构成的变调式。三、复合变调式:十二音构成的变调式。总的来说,关于新音阶的论述与探索,体现了作曲家在平均律系统内将一个八度均分为12的“过剩数"(abundant number)这一特征,这一基于几何概念的对称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是20世纪以来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追求理性的外在体现,有效地拓宽了音乐作品音响效果的可能性与色彩性,进而丰富了其音乐语言的多样性。

讲座的最后,川音作曲系高畅老师做了总结性的发言,感谢了郑艳老师带来的精彩讲座,也希望后续能经常来川音,与大家进行更多的学术沟通与交流。

                                                         


                                                撰稿:吴思青

                                                指导教师:郭三刚

                                                2024.6.16






 武侯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新都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中段620号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临空校区

地址:资阳市雁江区资州大道777号
电话:028-83436048

 招生电话:028-85430270 / 85430022

  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028-85430277

  艺术考级咨询电话:028-85490737 13060008118
 

请关注微博       请关注微信

华人策略中心论坛 - 华人策略综合讨论大厅版权所有© 2013       ICP备050166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