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系
  
音乐学系
     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音乐学系 > 信息公告 > 重要通知

2018·成都·音乐史学方法论与学科新视野国际学术研讨会 第二分会场综述(三)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11/7 16:40:00   


11月3日下午17:15—18:45音乐史学方法论与学科新视野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二分会场进行了学科的交叉视野及个案研究的相关主题发言。本场会议由姚亚平教授主持。 何弦的《被凝视的花朵——陈其钢<蝶恋花>中的女性性别刻板印象修辞》是以作曲家陈其钢对自己作品《蝶恋花》的介绍与描述为出发点,立足于性别研究的角度来看待当中的女性形象。陈其钢在作品《蝶恋花》中塑造出的女性形象,完全不同于男权社会体系下形成的女性性别刻板印象,在其创作的九个乐章中分别呈现了针对女性的或善意、或敌意的性别偏见。从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凝视——被凝视”的关系中,已然丧失了其在文艺作品中的主体性。通过观察作品中所突出的音乐风格特征,同时联系性别研究中的关键概念——性别刻板印象,以期希望以这样一部已经被广泛传播并接受的优秀作品中所承载的性别意识,对这部已经成为新经典的中国现代音乐作品进行进一步的文化内涵阐释。 郭茹心的《<如戏人生>缘何“失败” 》一文以陈其钢的《如戏人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为何在作品尚未演出的情形下,作曲家本人已将其定义为“失败”之作。该作品原本以每三年为一个阶段,预计书写22个片段来阐释作曲家的如戏人生。主要从七个方面来对该作品的产生、历经过程及“失败”进行详细的叙述,经历了取消首演、媒体认为的中国的“波莱罗”、预想中的《如戏人生》、现实中的《如戏人生》、作曲家音乐创作的“超越”问题、再到“死而复生”的《江城子》,直至“改头换面”的《如戏人生》,这部作品被作曲家认定为失败,却又多方流传。以一个研究者的角度对这样一个遗失的研究对象进行思考,何谓成功,何谓失败。 王晶的《死与净化:柴可夫斯基晚期交响曲中的主题隐喻与体裁修辞》一文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主要在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中探讨作为“他者”形象的柴科夫斯基及其交响音乐的创作。围绕其晚期交响曲中的“死亡”及“升腾”意象中可能隐含的叙事元素进行解读。以柴科夫斯基晚期的三首交响曲《曼弗雷德交响曲》(1885)、《第五交响曲》(1888)、《第六交响曲》(1893)为主,通过对作品文本展开分析,结合历史考察等等,探讨作曲家在晚期三部交响曲创作中所存在的叙事逻辑。由此个案研究分析,引发了对于经典作品的意义进行重新解释的可能性,尝试思考音乐分析中的文本问题,对于同一作曲家、同一体裁,不同作品之间的贯穿分析与重新解读。 马淑伟的《魏尔、布莱希特与<三毛钱歌剧>》以魏尔和布莱希特合作创作的经典作品《三毛钱歌剧》为研究对象,该作品自首演以来轰动全欧洲。该作品独树一帜,摆脱了瓦格纳“乐剧”的影响,也不同于二十世纪初广泛使用的无调性、十二音序列等表现手法,结合剧场的素材,以其独特的风格,呈现出可听亦不失深刻的音乐。魏尔在歌剧音乐领域与布莱希特的合作进行创作性的形式探索,带给观众全新的审美体验,实现艺术对创新追求的本质。在音乐创作中,从浪漫主义的狂热激进转而追求客观冷静,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回归调性、弥漫着爵士音乐的特质以及对流行音乐元素的广泛采纳,是用精练的手段向观众表述的有效尝试。 黄琼琼的《关于音乐接受者主体性困境的思考》以接受美学为起点,其在音乐学的运用中将接受者主体“听众”置于音乐作品的中心位置,接受者的主体身份放置在整个西方主体性哲学的发展和现代性社会的语境中进行理解。强调音乐作品的意义只存在于被表现、被接受的活动过程中。谈及其在音乐学领域中,接受主体性所存在的困境,对音乐接受者进行定位及分类,以求探索其解决“困境”的方法。解决接受者困境的核心从“现象学”本体论认识、以“作品和接受者”为切入点,再到“哲学诠释学”问题视野。解决音乐接受者主体性困境的核心原则是以音乐交流的辩证性为主。以此从而对音乐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稿件指导:陈 思 审 稿:包德述 上 传:李 雪




 武侯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新都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中段620号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临空校区

地址:资阳市雁江区资州大道777号
电话:028-83436048

 招生电话:028-85430270 / 85430022

  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028-85430277

  艺术考级咨询电话:028-85490737 13060008118
 

请关注微博       请关注微信

华人策略中心论坛 - 华人策略综合讨论大厅版权所有© 2013       ICP备050166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