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系
  
音乐学系
     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音乐学系 > 信息公告 > 重要通知

2018·成都·音乐史学方法论与学科新视野国际学术研讨会 第二分会场综述(一)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11/7 16:30:00   


11月3日下午14:00—15:30音乐史学方法论与学科新视野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二分会场进行了“学科交叉视野及个案研究”的相关主题发言。此场会议由孙国忠教授主持。 董蓉《“越界”:文学批评方法对歌剧分析的启示》一文认为,鉴于歌剧体裁的特殊性,我们的研究仍有需要进一步借鉴及探索之处。歌剧题材的本质特性决定了其适合多元性、异质性的研究,跨越性眼光由此而受到鼓励。其中,文学批评诸方法—历史-传记类的传统批评方法、形式主义及心理学批评方法、神话及原型与意义标志批评方法以及语言学、社会学、文体学批评方法等。某种程度上,歌剧批评也是一种创造艺术,其任务不仅仅是追求一部歌剧作品的原初含义,更重要的是要创造性的研究它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因此我们应当在分析过程中试图关注纯音乐语言背后的诠释空间,并“设法获得一种对于批评家的时代和环境来说显得合适和可行的意义的话”打通边界,吸收任何有效的方法的做法都是有价值的。 宋方方《美国“酷儿”音乐学研究综述与学理反思》一文认为,20世纪80年代中叶,注重诠释的“新音乐学”猛烈冲击传统的音乐学研究,与音乐相关的社会-文化议题的得到强调,对音乐的文化批评得到更大范围的认可。批评性研究更注重从社会、文化、哲学、美学等层面对音乐加以阐释,在这种背景下,学科间的交流更加频繁,社会学、政治历史、释义学、同性恋研究、女性主义等对音乐学的影响日渐加深,美国音乐学界有关性征问题的研究的论文和专著大量出现,对“酷儿”现象的考察便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宋方方从“酷读”古典音乐、酷儿现象、歌剧中的酷儿这三个部分入手,通过梳理几十年间美国酷儿音乐学的经典书目,探讨其研究背景,研究理念及时对现代音乐学的启示。 刘丹霓《19世纪西方音乐研究中的文学史维度—以卡尔·达尔豪斯与查尔斯·罗森的研究个案为例》一文认为,在19世纪音乐历史的学术研究中纳入对文学的探讨,似乎是一件过于稀松平常的事情,毕竟是一个音乐与文学的联系极为紧密且格外显得在历史时期。将音乐与包括文学在哪的姊妹艺术相关联也总是一种受困于合法性与有效性之间充满陷阱的尝试。卡尔·达尔豪斯与查尔斯·罗森这两位思维方式和学术风格迥然相异的两位学者,在其各自的经典著作《绝对音乐观念》和《浪漫一代》中,不约而同地密切关注了19世纪文学于音乐之间彼此映照、相互塑造的动态过程,并充分卷入了对文学理论和文学作品的分析讨论。 田彬华(西南科技大学文艺学院)《论多重语境中的音乐作品解读—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为例》认为,语境理论发端于近代语言学研究,作为一种研究地思维或者模式,现已成为整个人文学科研究进展中不可忽略的一种研究趋势,普遍的“语境”理论应用带来了认识论上的巨大转折。田彬华对语境理论及音乐作品的解读方法进行了梳理,对语境理论与音乐作品进行了解读,并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为例,按照音乐作品的语境构成及解读方法进行了归类及分析,同时也从音乐作品的产生语境角度、音乐作品的接受语境角度对该作品进行了阐释。 在提问环节中,华人策略中心论坛音乐学系何弦老师对宋方方老师的研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您在翻译中曾提到‘残疾’这个词是很新潮的研究方面,其英文为:disability,但是实际上这个词语也可以有比较传统的一些研究方向,比如音乐中的疯狂,也可以被视为‘残疾’这一概念的音乐表达。” 本场代表发言结束后,孙国忠老师对四位学者的发言予以了肯定,并谈及了自己的思考:“今天上午杨晓琴老师曾提问,西方音乐研究学者的身份如何关注中国音乐?其实,我们可以采用西方音乐的研究方法,如刚才董蓉的歌剧研究、田彬华发言中提及的‘语境’其实都可以作为我们借鉴的研究方法。举例说明,我们是否可以做一个有关于中国戏曲中的四大名旦与性别研究相关的研究?做西方音乐的学者实际上可以一方面做西方的内容,也同样可以再完成一些中国古代方面的研究。中国学者应当带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去研究西方音乐,这样会更具特色。” 稿件指导:陈 思 审 稿:包德述 上 传:李 雪




 武侯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新都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中段620号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临空校区

地址:资阳市雁江区资州大道777号
电话:028-83436048

 招生电话:028-85430270 / 85430022

  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028-85430277

  艺术考级咨询电话:028-85490737 13060008118
 

请关注微博       请关注微信

华人策略中心论坛 - 华人策略综合讨论大厅版权所有© 2013       ICP备050166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