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理论与管理学院
  
艺术学理论与管理学院
     News

我院开展校级重点专业艺术史论学科建设系列活动——师生参加“范式与外延——第二届艺术史学科发展研讨会”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12/5 10:11:00   


为进一步明晰艺术史的书写方式,阐述艺术史学科的范式及外延,探索艺术史学科研究的多元视角,激发学界资深学者与一线教师及研究者对艺术史学科的认识与思考,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联系全国多所高校,于2019年11月底举办了“范式与外延——2019·第二届艺术史学科发展研讨会”。本次会议聚焦艺术史的本源与研究维度,研究原理与方法,书写范式及外延,文字与图像互证,以及艺术学理论学科体系的建构与发展等议题来讨论。艺术学理论与管理学院组成了由执行院长赵崇华教授、青年教师叶姿含以及7名学生学习、观摩小分队,参加了这次会议。 本次研讨会主题为“范式与外延”,设四个分论题:一、原理:艺术史的研究方法与维度;二、书写:艺术史的书写范式与外延;三、视角:艺术史的多元视觉与文明跨越;四、学科:艺术史的学科建构与拔丁抽楔。多位艺术学理论领域的重量级专家参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东北大学、四川大学、华人策略中心论坛、四川美院等高校的学者齐聚金陵,就中国艺术史学科发展与艺术史研究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展开为期三天的艺术学盛宴。 我院赵崇华教授作为会议特邀代表,作题为《中国艺术史与中国艺术精神》的大会发言。赵崇华教授谈了三点:一、中国艺术史研究,要有自己的特点;二、研究艺术史,既要有历史的眼光,也要有今天的视角;三、中国艺术史研究,必须加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当代传承与发展。赵教授认为中国艺术史研究要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用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来贯穿艺术史的讲述,以“精神”代“史”,从“史”里挖掘中国艺术精神,从中国艺术精神中去寻找艺术发展的脉络。一方面找准“精神”,要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有一个比较完整概括理解和分析,才能做好中国艺术史的研究。赵老师认为,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的审美精神和以中华文化生态为基础的艺术创作的共同体,就是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内核,我们也可以用“道”、“气”、“心”、“和”来表述,它是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提炼与升华。另一方面以“精神”来讲“史”。 “史”,是一条纵线,中国艺术精神始终贯穿在历朝历代的中国艺术史中。无论是青铜时代“神秘狞厉”风格的美,还是唐代的气势恢宏,相对开放、相对外倾、色调热烈的艺术文化类型;以及宋代充满文人气息、相对封闭、相对内倾、色调淡雅的艺术类型,都是中国艺术精神在不同时代的表现,他们始终贯穿着中国艺术史的全部。赵崇华教授的发言,赢得与会专家的认可。 这次研讨会上,赵老师还应邀为研讨会作学术串联(主持)。 在学术互动环节,我院青年教师与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艺术史论专业本科生龚丽娟同学对专家所讲内容积极思考、现场提问,与会专家做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与会期间,同学们还参观了南京博物院。在南京博物院庞大的展馆中,同学们置身于中华古代文明之中,与课堂上所学的《中国艺术史》联系起来,流连忘返。从远古时期的恐龙化石、具有实用价值的石器、龙飞凤舞的图腾,到西周、殷商面目狰狞青铜器;从秦汉时期题材丰富多样的画像石、画像砖以及线条抽象的青铜器到魏晋庄园经济下孕育出所体现风度精神的诗、画;从盛唐精美华丽的服饰、造型丰富多彩的唐三彩到宋元气韵生动的文人画、明清时期脍炙人口的小说、戏曲,南京博物院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文明瑰宝的独特魅力。 同学们在课堂上已经了解到不少关于中华艺术的知识,通过此次博物院之行近距离欣赏各种艺术瑰宝,更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




 武侯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生路6号
邮编:610021
电话:028-85430202
传真:028-85430722

 新都校区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大道中段620号
邮编:610500
电话:028-89390026

临空校区

地址:资阳市雁江区资州大道777号
电话:028-83436048

 招生电话:028-85430270 / 85430022

  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028-85430277

  艺术考级咨询电话:028-85490737 13060008118
 

请关注微博       请关注微信

华人策略中心论坛 - 华人策略综合讨论大厅版权所有© 2013       ICP备05016678号